第290章 太后召见两兄弟 (第2/2页)
不过几年时间,官家却多了白发,人也瘦削了不少。 经过两年的调理,赵曙的病情已经好了很多,性子不像之前那样暴躁,只是他变得沉默寡言。 见了苏轼,赵曙一点都不吃惊,因为之前儿子赵顼就刻意到他跟前提起过此事,试探他的口风,生怕父皇反感。 整个皇宫之中,所有人服侍皇帝都是小心翼翼,就连妻儿也不例外。 “微臣参见陛下!” 苏轼行了大礼。 赵曙命人给苏轼拿来了凳子,问道:“听说之前苏卿家在凤翔府任职?” 苏轼恭敬道:“回禀陛下,是的。” 赵曙好像对凤翔府很感兴趣:“那凤翔靠近西夏,你能否给我讲讲当地的风土人情,还有边境事宜?” 苏轼道:“既然陛下想听,微臣自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苏轼在凤翔府待了近三年,在这三年里他看尽了百姓凄苦,也走遍了凤翔府的名山大川。 他苦心孤诣为百姓谋福祉,也会抽出闲暇时间放松自己的心情。 加之苏轼的好口才,他把凤翔府的经历说得是绘声绘色。 当听到衙前之役对百姓的伤害时,官家会皱起眉头;当听到苏轼在太白山求雨成功之时也会跟着欣慰;当听说建造东湖,疏通灌溉水渠之时,官家甚至会发出赞叹。 无疑,官家是被关在皇城里的囚徒,借助苏轼的眼睛游览凤翔。 另一边,给颍王讲课的老师有多人,而韩绛、韩维兄弟就是其中之一。 两兄弟常常会在授课之后,同赵顼展开讨论。 妹妹赵顼问起感兴趣的观点和主张,兄弟俩常常会说这是王安石的看法。 这一次课后,韩氏兄弟又一次在赵顼面前提起了王安石。 此时的王安石因为母守丧,闲居在老家江宁。 韩维道:“介甫兄胸怀大志,在他历任地方时都做出了许多政绩,为当地百姓交口称赞。” 赵顼自然问道:“不知王大人到底做了哪些利民的好事?” 韩绛道:“介甫在鄞县任知县时,他就花了许多时间把鄞县全域用脚丈量了一遍。他发现河道淤塞,农田灌溉不利,因而带着官民一同修修水利,免除了百姓干旱缺水的后顾之忧。介甫还在那里修筑了一道河堤,百姓也不用担心洪水倒灌。” 韩维接着道:“农田种地全靠天意,风调雨顺便能丰收,否则就会欠收。因此,一到灾荒之年,农户就不得不向士绅地主借粮借钱,而那些豪绅就趁机敛财,导致许多农人破产,最后卖儿卖女,甚至沦为佃户,失去土地。 介甫就在青黄不接时,由官府开仓放粮,解决农户的燃眉之急。再等到秋收之后,农民只需支付很少的利息归还给官府就成。” 赵顼听了,赞叹道:“这样一来,既解决了农户饿肚子,又给官府增加了收入,岂非一举两得!” 韩维和韩绛连连点头:“颍王殿下说得正是!” 这时,赵顼又扭头看着苏辙:“小苏学士,你怎么看?” 从始至终,苏辙都一言未发,他像看戏一般,安静看着韩绛、韩维两兄弟演了一出双簧。剪秋萝的穿越成苏辙,升官发财只为捞亲哥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