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_第一百七十七章 靠颜值、玄学点状元(二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域名并非永久域名!随时会关闭!请到→→→点击这里

   第一百七十七章 靠颜值、玄学点状元(二更 (第2/3页)

   贡士年龄段,大部分都在二十八岁至三十九岁之间。

    这是一个好现象,少壮派,有精力,能吃苦,能熬夜,用起来也方便。

    就算是哪天犯错了,打一顿也不至于打死……

    殿试考试时间就一天,从早到晚,当然,皇上是可以回去吃饭的,但你们……那什么,先吃点墨水垫垫,什么时候都交卷了,什么时候可以退出去。

    王艮作为会元,自然是不甘示弱,第一个站起身,走至殿前,给朱允炆行了礼,便低着头后退三步,转身离开了奉天殿。

    有了打头的,杨荣便也站了起来,还没走两步,便看到了杨溥起身,两人一起行礼退出。

    朱允炆只是平静地点了点头。

    受卷官负责收拢试卷,处理好之后,便马上送弥封所,弥封之后,会直接转给内阁的读卷官。

    为了提高读卷效率,朱允炆采取的是收一份卷、处理一份卷的策略,而不是等待全部试卷收拢之后,再一起送去弥封、读卷。

    这种方式,提高了读卷效率,也给了剩余贡士足够的压力。

    申时尚未过半,所有贡士便已答卷,退出了奉天殿。

    朱允炆摆驾回了后宫。

    内阁大殿内,内阁、翰林院、六部、都察院主要官员悉数在列,针对每一份试卷给出评阅,分出一甲、二甲、三甲,然后集体决议,预选出殿试的前三名。

    这些工作,需要在殿试当晚完成。

    次日一早,朱允炆亲至内阁,方孝孺领衔读卷官,向朱允炆汇报评议结果。

    朱允炆端坐在上,方孝孺肃然上前,行礼下跪,然后展开预选第一名的卷子,高声朗读:“臣对……”

    朗读完毕之后,司礼监太监接过试卷,呈送至御案,朱允炆看过之后,方孝孺叩头退至一旁,然后是下一位读卷官,手持预选第二名试卷,下跪朗读……

    读卷过程有着严苛的礼仪规制,肃穆庄重。

    读完预选前三名试卷之后,便会停下来。

    朱允炆听闻之后,总感觉前三行文大意还与自己所求有些差距,便言道:“再读三卷。”

    此时后续的读卷官,则会拿出二甲前三名的卷子,依次朗读。

    在听闻到“兴民之策,在于田产……臣窃以为,可在农桑之外,诱民富产,殖养牲畜、百物”时,朱允炆眼前一亮,没想到大明还有懂得多元化经营的人才,这不可多得,应该弄到前三去。

    听过六卷之后,朱允炆心中已有计较,便挥了挥手,道:“且容朕考虑一二。”

    方孝孺、解缙等读卷官施礼告退,离开内阁,到文华门外等待。

    整个科举考试中,皇上真正决定的,也就状元、榜眼与探花前三名,有时候偶尔会到二甲前三名或前七名,剩下的二甲、三甲人员,完全由读卷官安排。

    朱允炆看着眼前的六份试卷,这些试卷在预选出来结果之后,便已挑开了弥封,可以看到上面的名字。

    若是朱允炆认为哪一篇文章好,可以马上宣旨,让其入殿对问,若合适,则点为状元,若不合适,则换一人,接着点。

    点状元,对于朱元璋而言,并不是个学问问题,而是个长相问题与玄学问题。

    比如在洪武四年会试中,大明开国第一次科举,举国关注,哪个省里出了状元,还不嘚瑟下?

    江西新田考生吴伯宗,为江西解元,一看吴伯宗要去京师参加科举,不仅是百姓欢送,连官员都纷纷来送。

    可惜,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