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 假议和,真备战 (第1/2页)
多铎要议和,崇祯皇帝自然不可能直接同意,不然他绝对会被满朝文武的唾沫星子淹死,这个脸,他可丢不起。明末的这些大臣做实事不行,但是假装道德君子,攻讦同僚,却是一个比一个起劲。 不过,崇祯皇帝自己不能做这个决定,不代表着皇太子朱慈烺做不了。或者说,皇太子朱慈烺做了也不合适,但正是因为这样,崇祯才能一箭双雕。 嗯,没错,崇祯皇帝又想着甩锅了,而这次甩锅的对象,变成了他的儿子。当然,其中从未改变的,就是朱慈烺也是一个做实事的人。 崇祯登基的这十八年以来,因此而死的诸多能臣干将,为他背黑锅的能臣干将,根本就是数不胜数。 而执行这个甩锅任务的,则是如今成了监军的兵部尚书史可法,他带着崇祯的圣旨,从南京出发,很快就抵达了凤阳,朱慈烺为了表示欢迎,还亲自出城迎接了这位在江南声望颇大的君子楷模。 在做样子这块,朱慈烺自认为他不会输给任何人。 口口五六三七四三六七五 崇祯在给朱慈烺的圣旨中,并没有说明是“议和”,还是“不议和”,而是把决定权给了朱慈烺,还在另外一封私下的信中,一个劲地暗示朱慈烺可以假装议和,趁着清军拔营的时候,突然一击。 史可法对于这个策略,是十分赞同的,并觉得如此妙计,一定可以成功。殊不知,这就是多铎想要的,这样的事情多铎若是都无法预料,那他就白白打了那么多年的仗了。 只是,崇祯皇帝丝毫意识不到这一点,只觉得自己是个天生的将种,举世无双的军事奇才,若非是以前被那些奸佞庸臣所误,或许三年平辽,也未尝不可。 而朱慈烺甚至都不需要周世显的通风报信,他一看到圣旨,便已经大抵明白了事情的前后因果,以及崇祯皇帝心中的小九九。 要知道,淮河南岸的这场胜利,对于明军,对于颓靡已久的大明王朝来说,都意义重大,这样的情况下,本来就死要面子的崇祯更不可能真的同意议和,最多就是“假议和,真备战”。 但多铎那边是怎么想的,朱慈烺就不是那么确定了。毕竟在他的蝴蝶翅膀煽动下,历史的车轮已经扭转了方向,接下来会驶向何方,他也只能是谨慎判断了。 不过可以确定的是:留个清军的时间不多了,但是清军的胆气如何,湖广那边的李自成如何,这一次会不会还死在九宫山,乃至于全国的局势如何,北面的漠南蒙古,外藩蒙古会不会趁着清军主力被拖在黄淮-湖广一线,趁虚而入,都将影响着清军的行动。 “殿下,绝不可和清军议和,这极有可能是清军拖延时间,从容撤退的计策,亦或者就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想要借着议和,掩饰他们的军事行动。若是轻信了酋王的话,到时恐怕就是猝不及防了。”张煌言对于议和,是旗帜鲜明地反对的。 “末将也觉得不可议和,否则对于北地那千百万仍旧心系大明的百姓而言,将是沉重的打击,对于我军将士的军心士气,也会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秦凯也在一旁赞同道,他和张煌言如今很合得来,已经不嫌弃对方啰嗦了。 “不过,若是鞑子真的要议和,末将觉得也未尝不可,如今鞑子的实力仍旧十分强悍,硬拼的话,结果必然是两败俱伤。”郑成功沉了沉声,然后又继续说道: 站点:塔读小说,~欢迎下载^m. “但若是能再缓个一年半载,殿下再练出三五万强军,稳住湖广云贵两个支点,第二年清军再来的时候,咱们便能从容歼灭之了。” 郑成功的战略眼光确实了得,他所说的策略,也确实稳妥,属于稳扎稳打了。但问题是,那得是清军真的怂了,不敢打了。 不过,比起已经立下大功的郑成功,屋内的其他将领们就不是那么认可这件事了,都七嘴八舌,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对于他们来说,如今正是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有了那场大胜之后,鞑子在他们眼里已经是军功的代名词了。 这些新军将领可没有原本明军那种对鞑子深入骨髓的畏惧,他们原本都只是听说过鞑子很强,刀枪不入的。但经过这段时间和对方的较量之后,他们对那些说法,已经完全嗤之以鼻,压根不信,甚至还有一种发现真相之后的自信。 朱慈烺听着军中将领们的讨论,并没有着急盖棺定论,而是扭头看向了刚刚抵达凤阳城的史可法和周世显,道:“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