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三百九十五章 运筹帷幄 (第4/6页)
天子收回派往两省的矿监税使,以利各地商人输米进入河南,山西以缓解灾情。 林延潮疏奏入,天子不听。 于是林延潮上疏请辞,辞疏上云,臣入阁三年来,言以事功振兴国家,但却无一功有益于国家,尸位素餐莫过于此。 天子下旨安抚林延潮言,卿平播,退倭之功,天下皆知,何言无一功。 对于林延潮的辞官,天子不允。 时人云,林延潮有去意。 淮安府。 起明朝起漕运以来,这里是天下最繁华之地。 此乃漕运总督,漕运总兵驻地。 由南北上的漕船到达淮安后,先要在此接受漕台衙门的盘查,千万艘粮船的船工水手、漕运官兵在此停留。 同时南来北往的商人在此进行货物交易,漕船在此卸货或者载货。另外城中还设常盈仓两处、常平仓两处、预备仓三处、庄仓五处,作为漕粮储备之用。 每到了漕运旺季,城外码头皆是脚夫贩夫,货物堆满码头,城内鳞次栉比的店肆酒楼,市不以夜息。 但这样繁华之下,却由极大的腐败酝酿而生。 当时由四石米完一石漕米之说,也就是朝廷至少要花费一千六百万石粮食,才能办出这每年四百万漕粮。 首先是办漕的州县官员贪污。 其次是种种漕规,每经一县盘剥一道,过淮时,有淮规,抵京,有通规,交仓,有仓规,过坝,有坝规,通闸,有闸规。 到了清朝光绪年间买洋船火轮,由河漕改为海漕,并雇商人经办,朝廷竟每年节约了一千万两办漕银。 可即便如此,仍抵不过漕运派的强大能量,清朝最后又从海运回到了漕运的路线上。 一直到了庚子赔款时,清朝实在无钱可用,才正式废除了漕运。 现在的淮安城内,因漕运利益带来的一等畸形繁荣。 这是在沿河州县身上敲骨吸髓而带来的。路上漕员官轿往来,仪仗几乎如钦差大吏,饭肆酒楼里正通宵达旦摆着酒宴,穿戴绸衫的商人们通过掮客结交办漕官员,也有一掷千金的贵公子搂着衣着绮丽的女子饮酒联诗。 一场酒宴过去,下一桌随即摆上,至于吃不完的饭菜随手倒去,引得一堆乞丐争抢。 酒香食香揉合成一等糜烂之臭,飘散在淮安城内。 当顾宪成抵至淮安时,所见所闻的就是这样一幕。 他坐着一辆驴车抵至淮安漕运总督衙门时,已是傍晚。 他投文给门吏称要见漕运总督,门吏看他一介布衣,仍口气甚大的样子有些不屑,但为了慎重起见还是试着禀告了。 没料到不一会儿,一位漕督的师爷亲自出门迎接。 顾宪成被迎至总督府内,李三才亲自作陪开席。 顾宪成一坐下,但见席面上不过三四道菜肴,而且尽是素菜,不由微微一笑。 众所周知这漕河总督乃天下第一富得流油的差事,李三才此举是故意在自己面前装清廉。 但顾宪成不以为意,坐下后与李三才高谈阔论。 顾宪成道:“前一阵吾路过苏州,认识一个叫陆二的商贾,他在苏州一带往来贩运灯草过活。” “这陆二的灯草不过八两银子,一路经过地方好几处抽他的税,抽走的银子已用去了四两。这船走到青山,索税的又至,陆二囊中已空,计无所出,最后取灯草上岸,一把火烧之。” “这矿监税使之害如斯矣。” 李三才闻言叹道:“叔时所言极是,满朝官员上疏言废除矿监税使者不知多少,奈何圣上就是不听。听闻前一段,林侯官上疏直言,甚至因此辞相。” 顾宪成闻言笑了笑道:“莫非淮督还以为今日之林侯官,还是当初上疏死谏天子的林侯官了。” “哦?叔时这是何意?” 顾宪成道:“人是会变的,天下苦矿税久矣,但说来说去都是几个小臣在作出头鸟。他们在天子面前又有多少斤两。” “至于真正可为出头鸟的庙堂诸公,他们早已被功名利禄所笼络。这天子一安抚,林侯官又回阁任职,可见其言并非真心。” 李三才叹道:“嘉靖大礼仪时,杨文襄(杨一清)为天子起复入阁,路经拜会刘文靖(刘健)。” “刘文靖斥其,公无法甘于澹泊,被时局所诱,他日王上(嘉靖)轻视我们这些人,这个先例就从你而始了。” “你说这满朝诸公之中,又有哪个真正能为百姓做主呢?” 顾宪成道:“是啊,林侯官再如何,也不敢真正反对天子。这天下间,恐怕唯有淮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