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69 章 君子不耻于言利 (第3/3页)
此!叶仲韶和来之前已经是判若两人了。 但以他来说,买活军这里的变化,冯犹龙是很喜欢的,因为他在家乡,尽管才名远传,但心中始终的确是有些自卑自伤——才高八斗又如何?考不过科举,没有官身,始终不入流,身家虽还勉强算是丰厚,但那都是不体面的银子。 体面的银子是什么呢?冯犹龙并未去思考这个问题,因他并没有做官的机会,也就不知道自己会不会随波逐流地吃孝敬,而这些孝敬又算不算是体面银子。但买活军这里的生活,仅仅是沈君庸的几句话,便让他的心旌一阵动摇。 杰出的小说家、教学家、戏曲家……这话怎么就这么好听呢?冯犹龙还不知道什么叫做尊严,但这并不妨碍他享受尊严的滋味,他闭上眼,想象着以小说家的身份,立足于社会之中,昂然自报家门,与众名流交际,又将自己的名声流传下去,永远写在史书之中…… 痴了半晌,方才透出一股长气,叹道,“怪到你们阖家搬迁至此,如今连我也想来安家了!” 也不管这舅婿二人相视一笑,又道,“只还有一事,以我来看,你们是还没有摸准买活军的脉搏——《鸳鸯错》用《何赛花》那种道白剧的方式来演,实在是买活军这里的大势所趋!” “先我还没有想到其中的道理该怎么说,刚听你们说起阶级、剥削之论,倒是一下令我也明白过来,这其中的差别,在收入上,也不在收入上,且听我和你们俩郎舅慢慢算来。” “第一个先说收入,收入上,《鸳鸯错》最多能有几个戏班子会唱?这样的戏,没有好班子是不能出彩的,我在武林听的名班,后来打听到了,是武林茶馆为了打响名号,重金礼聘而来,那样的班子,福建道能有几个?便是从现在开始作养,没有十年,能教出新一批来?” “教不出来的,我虽没有眼见,但猜却也猜的到,仲韶你们挑选班子要比在外头难得多,为什么?学戏是要吃苦的,而且又没有钱,那是实在活不下去的人,才会把孩子舍到戏班子里,如今买活军这里,人人有饭吃,有工做,还有多少人愿意自家的孩子,四五岁起便夏练三九冬练三伏,只为了唱那十年戏?” 叶仲韶、沈君庸的神色都逐渐凝重起来,叶仲韶低声嘀咕了一句,“还是从学校辞职得早了——”这是冯犹龙暂不解其意的话,他且先不管,只往下说道,“但道白剧呢?道白剧的演员,不要怎么吃苦,而且可以从年幼演到年老,没有嗓子上的顾虑,那么道白剧的班子便是好搭的,选材的范围要比咱们这些戏曲要大得多。” “班子好搭,就容易凑出来,场子也跟着多了,既然如今是按场子来付版权费,以这个逻辑来说,自然是要越容易演,越多人演,收入便也越高。” 不说《何赛花》就比《鸳鸯错》强出哪儿去了,只是如今从这条逻辑来讲,那便是这个道理。叶仲韶和沈君庸并不反对冯犹龙的观点,冯犹龙又道,“还有一点,和收入是无关的,那便是《鸳鸯错》,曲高和寡,调子水磨迁延,真正能听得懂的人又有多少呢?这也是我看了《何赛花》后,顿悟出来的道理,如今这四大声腔,始终还是……还是权贵富户……还是统治阶级的东西!” 他用了个刚刚有些微领悟的概念,“或者又何止戏曲呢?诗词歌赋,凡是这些由文字繁衍而出的东西,在买活军这里,都在做一个巨大的变化——正从旧的统治阶级,扩散到新的统治阶级中去,仲韶、君庸,你们难道没有感受到这般巨大的浪潮么?我们小说家、戏曲家——” 他已经很主动地用了沈君庸刚赋予的两个家来自称,“我们小说家、戏曲家若是想要做出一点成就,留下一点声名,便不可逆势而动,而是要如张宗子、卓珂月两位小友一样,顺势而为,与大势一道,把我们的东西,散播到天涯海角中,散布到田间地头,散播到贩夫走卒,散布到新的统治阶级——劳动的百姓中去啊!”御井烹香的买活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