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宋 第103节 (第2/3页)
这么多信做什么?” 陈行舟淡然地放下笔,平静道:“每天给师尊写的信,是我梳理心绪的最好手段,师尊料事如神,他说过女直起事就在最近一年,咱们得早做准备。” 郭药师眼睛一亮,忍不住搓了搓手:“那这是,要和渤海人打一场么?” 陈行舟点头:“渤海遗民不听撒鸾调遣,将来女直动乱,不会成为助力,反而会成为麻烦,再者,将来辽国大乱,撒鸾的身份,是咱们一张底牌,也会是最大的风险。” 郭药师越听越不对:“你这是,想做什么啊?” 陈行舟笑而不语。 他只是觉得,如果能拿下辽东连带幽云,再归附大宋,必然能在朝廷身居高位,给师尊带来无穷助力,实现他匡扶天下的大愿。 让小师父不必再去指望一些不懂他理想宏愿的半路和尚。 他才是师门中的第一人。 第135章 舍得 政和三年的新年, 极其寒冷,滴水成冰,赵士程一个冬天都不想出门。 上元节的灯会因为大雪而耽搁了, 密州城整个冬天都在和雪作斗争——许多老旧的房子不及时除雪, 就会被大雪压得坍塌,道路不除去积雪,城市就无法运转。 所以, 只能在家里写写实验过程, 指点因为寒假而赖在赵府不走的王洋一些知识。 王洋最近的写的教程已经粗具雏形,在赵士程的影响下, 他的书都是以尽量让普通人都能看懂的语法写成的。 第一条当然是写一个综述, 王洋在扉页写的是自己和老师一起探讨了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关系, 有所感悟, 所以将自己知道的东西记录下来, 作为将来反省己身之物。 赵士程看得很头大, 这差不多就是拿着写“子曰”了, 这种名声他可吃不住, 于是勒令将来王洋出书时不能有这一段。 王洋有些失望,答应了,但表示自己私下写一本,这总没有问题吧。 赵士程当然不会计较这些小事,同意了。 书本第一卷 是王洋独自发挥, 他先用一个小民的视角, 阐述了普通农人的一生,然后再从这个角度解释农人的生活为何困苦, 解释了“价值”的含义。 然后便是写出了工业与农业的意义, 土地集中的危害, 甚至在其中提出了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王朝周期律。 接着才是阐述如何扩大生产,如何避免天下大乱…… 以赵士程的眼光来看,这本书很多更深刻的东西都没写下来,很多例子说服力不足,但他没有更多的指点去修改。 毕竟王洋才是接触基层最多的人,他的自己感悟或许不是最正确的,却是最容易被接受的,很多事情,本就不可能一蹴而就。 这种带徒弟改论文的生活一直维持到二月,这时,气温有所回升,道路通畅,堆积了一个月的朝廷消息,如潮水一般送了过来。 在这正月里,皇帝以上天赐下元圭为由,举办了一场大大的祭祀,又听蔡京的要求,把王安石追封为王,送入文庙借天下读书人祭拜,他耗费巨资的延福宫终于落成,邀请了文臣武将一起庆贺。 如果说这些都是小事,那其中一个不起眼的消息,就让赵士程不禁眯起了眼睛。 “以辽、女直相持,诏饬河北边防。”这消息是说,皇帝招河边边防军,问大辽和女直相持对战的事情。 这事肯定没有结果,因为河北边防离东北女直的距离,不比京城离岭南的距离近多少,隔着一个幽云,河北边防能知道女直部的事情就有鬼了。 但这却会引起河北边防的注意,等女直和辽国打起来,必然有流民会顺着辽泽逃往宋地,到时就很难克制住画宗联金灭辽的计划。 不过,赵士程对这事已经淡定了,以他如今的工业布局,金人南下时,未必没有一战之力。 “师尊,你看这一章我写得如何!”王洋的声音突然打断他的思考。 赵士程拿着看了一会,又递还给他,表扬道:“写得非常不错。” 王洋一脸矜持,拿过那张纸,猛然抬头看着小师父,问道:“那,和上次的比起来如何?” 赵士程微微一笑:“比起上次,算是大有长进。” “您上次也这么说……”王洋看起来不但没有开心,还很失落。 赵士程站在椅子上拍拍他的肩膀:“因为事实就是如此啊,就因为你认真思考,反复修改,才会一次比一次优秀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