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冬天里的野望(求订阅!) (第2/3页)
讲:“谢谢你们,有缘再见。” 张宣和李梅只是笑笑,没说话。有缘再见,有缘再见,茫茫人海想要再次相见那是何其地难? 出机场后,李梅问:“回程是坐火车还是?” 张宣淡定地说:“坐飞机。” 李梅盯着他的后脑勺看几秒,不再说话。 同来接机的人在路边随便吃点,肚子瓷实后,一行人也是紧赶慢赶去了洋山港码头。 “我们的集装箱在这边。”李梅对洋山港熟门熟路,一到港口办完手续就带着张宣往右边走。 到达目的地,张宣围着2个集装箱转一圈就问:“这里一共多少吨新闻纸张?” 李梅从背包里翻出报表给他,介绍说:“40尺柜装有20吨,另一20尺柜有12吨。” 张宣一下明了,“新民晚报和华西都市报分别预订了4个月的量?” “对。” 李梅应一声,又说:“这批交易完成后,我还得去一趟俄罗斯,为粤省日报采购12吨新闻纸。” 打开货柜,张宣发现新闻纸出场成品是白色的卷筒纸,上面标有规格为1562x12000。 张宣清楚,1562mm代表宽,12000m代表这卷纸的长度。 伸手摸了摸,他感觉不出好坏,只觉着同平时的报纸纸张差不多,没有书法纸的质量好。 李梅见他迷糊,就耐心解释道:“这种新闻纸一般用于印刷报纸,通常以80%以上的机械木浆和20%以下的化学木浆制成。 纸质松轻、有较好的弹性,吸墨性能好,这就保证了油墨能较好地固着在纸面上。 纸张经过压光后两面平滑,不起毛,从而使两面印迹比较清晰而饱满;有一定的机械强度;不透明性能好;适合于高速轮转机印刷 由于机械木浆纤维内含有较多的木质素,在光的作用下纸张易泛黄变脆,故不宜印刷需长久保存的书刊…” 从海关出来,张宣跟着去了一趟新民晚报。 是个中年女人带着秘书接待的两人。 中年女人姓曹,李梅叫她老曹。 曹女士见面就和李梅拥抱在一起,看两人的笑容,应该是非常熟悉的老朋友了。 松开时,李梅主动介绍张宣:“你不是一直好奇我回国后在为谁打工吗,这就是我老板。” 见对方有点惊讶,李梅又插一句:“人民文学的“风声”你应该不陌生吧,我老板写的。” 曹女人更惊讶了,只是前后惊讶的两种表情完全不一样。 张宣主动伸手,笑说:“你好,张宣。” “你好,曹茉。” 作为新民晚报的大主编,风头正盛的“风声”那是必看的,而她对其作者“三月”更是充满了好奇,根据传闻,现在有很多记者在找“三月”的真身。 没想到这么年轻,没想到在这种情况下见面了,曹茉自然不敢怠慢。 两个手指尖尖交叠在一起,握了握。 这时李梅又说话了,打趣道:“老曹,我老板身份够不够喝你的武夷乌龙茶?” “够,请。”曹茉笑着看眼李梅,伸手郑重地请张宣进会客室喝茶。 会客室很简便,但不简单。 张宣盯着古声古色的桌椅看了一阵,心都揪了下。 他娘的,桌椅竟然是全红木打造的。 曹茉似乎是特别爱好茶艺,武夷乌龙茶一系列规范礼仪下来,张宣人都快等晕了。 许久后,曹茉端了一杯放张宣跟前,语气随之轻松诙谐地说:“尊贵的客人,请饮茶。” “谢谢。” 张宣不敢怠慢,把老男人最深切的内涵拿了出来。 品了品:味道还不错,入口细腻,有水蜜桃和兰花的香气,味道清爽。 像模像样砸吧几秒,张宣笑着颔首:“好茶。” 见张宣一副有文化底蕴的样子,曹茉也不知道他是真品出来了,还是跟自己客套。 但观其气质和手笔下的“风声”,曹茉认为张宣不似作假,笑容不由咧开了几分。 喝茶聊天花了足足一个多小时。 为了应付这硬茬子,张宣把前生的文化积累都拿出来了,三人天文地理、人文风貌好一通扯。 奶奶个熊,跟一肚子墨水的女人扯淡,累死个人。 结账要离开时,逮着机会,李梅悄悄问:“我这老板怎么样?” 曹茉点头:“名副其实,是个天才。” 李梅开心笑笑,拿着汇款单走了。 外面,张宣问:“到手了?” 李梅把汇款单递给张宣:“每顿利润30元,4个月20万吨,到手600万。” 接着不等张宣回话,李梅就用商量的口气说:“根据双方以往的默契,我打算拿出20万元上下打点。” 回扣嘛,千百年来都是如此,张宣自然没意见。 见张宣同意,李梅随后又说: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