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似水流年_第52章 徐小倩的故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域名并非永久域名!随时会关闭!请到→→→点击这里

   第52章 徐小倩的故事 (第1/3页)

    齐磊想正式参与家庭决策的想法,正式宣告破灭。

    吃过早饭,齐国君俩口子上班去了,唐奕、吴宁也没过来疯。

    齐磊坐在屋里,陷入了沉思。

    这个事儿,还真不能由着老妈独裁!

    在前世,齐磊没心没肺,父母自然也不会把家里的大事小情和他说,他自然也就不知道,父亲进塑料厂之前还有副食厂这个选项。

    更不知道,唐爸因为拉上吴爸和父亲,而放弃了和药厂置换的机会。

    三家的人生,也会因此而出现巨大的偏差。

    其实,在齐磊重生规划之中,除了唐小奕、吴小贱不要因为那场意外再次受难之外,也有关于老爸、唐爸和吴爸的部分。

    他希望老爸在塑料厂摄取经验,激发潜能。那时自己也大了几岁,也应该积累了一些财富,就可以帮助老爸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实现他的人生价值。

    至于唐爸那边,只要他在放手塑料厂之后加以干预,使之放弃烟花生意就行了。

    以唐爸的能力,在任何行业都能有所做为。

    那么,十几年后的那场悲剧也就不会发生。

    而吴爸稍微麻烦一点。但是对于一个重生者,这些都在可以操作的范围之内。

    他还真没奢望过,让三家的问题同时解决的机会会华丽地出现在他的面前。

    药厂,那是一个掘不尽的宝库!

    ————

    尚北制药厂属于国营企业,始建于六十年代。

    因为尚北就地处长白山余麓野生中草药资源极其丰富的缘故,所以建厂之初,就注定了它是以中药为主的中成药生产企业。

    在六七十年代,药厂曾经盛极一时,仅次于纺织厂,是尚北效益最好的国营单位。

    只不过,到了八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大量进口药和西医的“洋配方”蜂拥而至,使得药厂逐渐没落了,最后消亡在浪潮汹涌的年代。

    倒不是药厂的产品落后,实在是大势所趋。

    在那个年代,改革开放的中国全面打开国门,扯掉遮羞布。引入西方市场经济思维的同时,也鼓励国人走出去。

    不得不说,我党的这份魄力,古今罕有,成就了四十年后的大时代。

    但,有利也有弊。

    这同时也造成那个时代国人的极度不自信,甚至可以说是极度崇洋媚外。

    二十年后的年轻人可能无法理解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他们生活在一个公知人人喊打,国民自信无比高涨的年代。生来就该爱国。

    但是,齐磊成长起来的那一代却是正好相反。

    说的过分一点,崇洋媚外在八九十年代那个时期,可能都不算是个贬义词。

    精日、精韩、精米的遍地都是,恨不得非洲都比国内强。

    你要站大街上喊一句,“米国有啥好?还得呆在我大中华!”路人的第一反映绝对不是你爱国,而是你没本事,出不了国才在这酸。

    真的,一点都不夸张。

    那个时代,多少国内的大学生、精英人士,宁可去米国刷盘子也要出去。

    多少在日韩打黑工,做着最低贱工作的国人,只要回来,那就是人上人。

    那个时候,凡是国外来的就都是好的,无论是人,还是物!

    哪怕是卖给你十倍、百倍的价格,那也是合理的。

    那个时候,国家在积蓄力量,还未到勃发之时,不得不让国外的商品、技术裹挟着意识形态和西方文化冲进国门,大杀四方。

    医药行业也是如此,西医大行其道,八十年代中医药则是被贬的一文不值,都快成玄学了。

    至少在城市,已经没人看中医,更就没人吃中药了。

    虽然有一部分中成药厂还有一些市场,但像尚北药厂这种以中药为主营的小药厂,再加上国企通病,简直一点活路都没有。

    在齐磊的印象中,好像他刚记事那会儿,药厂就已经停产了。从上千人的大厂,变成了一个只剩看门儿大爷的国有负资产。

    在尚北,连小孩儿都知道,药厂已经死透了。再年轻点的,都不知道尚北还有制药厂。

    时至今日,以唐成刚的商业眼光来看,也就那块地皮还值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