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开元禪寺 (第3/5页)
但另一幅蛇虫字体实在太难分辨了。」 毓璇几乎不假思索地唸出其中一幅对联,不愧是中文系的。至于另外一幅对联的字体歪七扭八的,仅能辨识其中几个笔画简单的字,确实是难以组合成句。 「没关係!这句对联的答案,就当是这堂课的作业吧!大家回去可以研究一下。」何昊雄教授说。 何昊雄教授一说完,其他人立即拿出手机拍下那幅对联。现场好像只有我的手机没有照相功能,相对于「智慧型手机」,我的手机常被同学戏称是「智障型手机」。所以我只好拿出笔记本,把这幅蛇虫字体的对联如实描绘。 该说我「守旧」吗?我倒不这么认为,我只是不很习惯现代科技倾向将多种功能集合于一体的设计概念。我喜欢「单纯」,这是所有传统事物的共同特点,一个物品往往就只具备一个核心功能。 过了这道门继续往里走,迎面是一个覆盖着红色屋瓦、两旁燕尾屋脊伸展的殿宇,从门上对联就可以很轻易地知道这座殿宇供奉的是弥勒佛。 我对刚才郑经的话题意犹未尽,想多知道一些有关郑氏三代在台湾的事绩,竟然来到这个与郑氏有关的古蹟,我决定趁机向何教授多讨教一些明郑歷史。 「教授!请问郑成功有后代吗?」 「有啊!据说诗人郑愁予就可能是郑成功的后代。你会这么问,似乎是认为郑成功可能没有后代?」 「哦!我只是觉得郑克塽降清后,满清朝廷难道没有对郑氏一族赶尽杀绝吗?」 「其实满清朝廷确实担心郑氏一族之中,有人会再纠结馀眾、起兵谋反。但是康熙并没有施行极端的杀戮手段,反而是将郑氏一族迁往北京,还封郑克塽为汉军公,採取软禁监视的怀柔手段。」 学者的思考善于延伸,我起了个头之后,诱使何昊雄教授开始滔滔不绝地往这个议题的深处延伸,心里头有种计谋得逞的快感。 「我个人认为这是非常高明的政治手段,当时台湾人民还是相当感怀郑成功三代的经营,甚至传闻陈永华创立的天地会,在郑克塽降清后还积极地从事地下化的反清復明行动,如果此时对郑氏一族赶尽杀绝,难保不会激化台湾人民的反抗情绪。所以满清朝廷採取的政策是淡化台湾人民对明郑政权的怀念,下令让郑氏一族离开台湾,并且将郑成功及郑经的灵柩迁葬南安石井,连重臣陈永华也归葬同安。」何昊雄教授说。 何昊雄教授边说边带领我们一行人穿过了弥勒殿。一谈论起较为严肃的歷史议题,何教授总是不自觉地垂下嘴角、皱起眉头,一反刚才介绍变体字对联时,那一派轻松愉悦的神情。 一过弥勒殿,映入眼前的是一般禪寺的主殿,主祀释迦牟尼佛的大雄宝殿。走过了连接弥勒殿的走道,来到大雄宝殿的殿门前。此时何昊雄教授突然话锋一转,由郑氏一族的议题,又转回到开元寺的建筑工艺上。 「各位同学!这个簷樑两侧各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木雕,两个人形雕塑扛举着簷樑,这叫『憨番扛庙角』,这在中国寺庙的建筑雕饰上很常见。既然称为『番』,一般都是雕成外族的形貌,像这里就是雕成胡人样貌,但是台南有些庙宇则是雕成红发、蓝眼的模样。会出现这种雕塑的原因,有时候是出于民族优越感,但有时也是种自卑心态作祟,像那些雕成红毛人样貌的,就可能是在荷兰治台时期,汉人受到了荷兰人的欺负,于是就把憨番雕成荷兰人的形象,让荷兰人帮我们的神明扛庙角。」何昊雄教授说。 话题一来到这有趣的雕塑上,何昊雄教授再度堆起笑脸,开始眉飞色舞地介绍着台南还有那些建筑,可以看见这样的雕饰。 当我正想办法要把议题再拉回郑氏一族上时,一位同学问了一个我也正打算提出的问题: 「既然不论当时活着的或死去的都迁走了,那现在台湾就没有郑成功或他后代的坟墓了囉?」 何昊雄教授停下脚步,转身面对跟在他身后的这群学生,一脸正经,就像他平常准备讲课时的表情。 「先从当时活着的郑成功后代说起吧!郑成功有十个儿子,除了长子郑经、早夭的四子郑睿与十子郑发、以及死于羊山海难的七子郑裕与八子郑温之外,其馀的五个儿子之中,史料中只有其中四子随同郑克塽迁往北京的记载,这四子就是与冯锡范同谋杀害郑克臧的二子郑聪、三子郑明、五子郑智以及九子郑柔。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