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小田园_分卷阅读171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域名并非永久域名!随时会关闭!请到→→→点击这里

   分卷阅读171 (第1/2页)

    族青年,也扯开嗓子唱着,与前面的歌唱家遥相呼应。

    这种夜行者,自从经济开始搞活之后,就出现在了农场的干道上。

    而到了秋季,就越发频繁起来。

    这也是南部边疆的一大特色。

    每到月夜,一听到这种吟唱,就越发感到了深秋的临近。

    黎元元把这些景致,都一一记录了下来。

    等到十月一过,又一个冬季来临了。就在这年的十二月,第一批沿海开放城市出现了。紧接着,改革开放的浪潮席卷了整个中华大地。

    当国门打开之际,新思潮和新变化扑面而来。

    一个新的时代,即将开始了。

    作者有话要说:  终于回来了~~

    -----

    捉虫~略修~

    第103章 探亲假

    *

    只要上面一发布政策, 下面就跑断了腿。

    在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当改革开放的号角一吹响,包括边疆在内, 全国各地都掀起了一轮又一轮学习文件精神, 摒弃旧观念、旧思维,迎接新挑战的浪潮。

    寒冬腊月,正赶上农闲时节。

    连队里干脆集中了一周时间, 进行讨论学习。

    在会上, 联产责任制、承包到户这种概念被提了出来。最后连队里决定,先拿那些随队多年的家属作为试点。

    也就是话说, 那些没有户口的家属,可以像正式职工那样承包农田, 按照产出向连队上缴一定比例的收益,而任务指标之外的收益就是家属的当年收入。

    决定一下, 就像一台旧机器被抹上了润滑油,立马轰隆隆地开动起来。

    会后, 像黄晓红的妈妈那样的家属,纷纷报了名。

    这个张桂兰,一口气承包了三十亩农田, 准备甩开膀子大干一场。而承包农田最多的是一个叫康明英的四川女人, 她承包了五十亩农田, 在连队里放了一颗卫星。营部甚至把她作为先进典型,上报到了场部。

    大田班也受到了触动。

    高班长带着瓜棉班签下了保证书,勇敢地扛下了连队里下达的任务指标。

    种瓜种棉花, 是收益最好的农作物之一。像今年,地里种的西瓜、甜瓜基本上都外运出去了,所获得的经济效益远远高于往年。而农场里种植的长绒棉,更是抢手。

    作为班集体中的一员,王慧珍也很激动。

    回到家后,和老田一个劲地讨论着。

    而田根宝所在的车间,早就开始从外面接零活了。他们负责生产加工机器零件,算是最早与市场经济接轨的工种之一。

    晚上,黎元元听到王妈妈和田爸爸的说话声,心知这才是刚刚开始。

    可她不希望王妈妈就这么守着几亩农田过日子。一个是太辛苦了,一个是与城市文明、经济发展越来越脱节,最后只能被禁锢在这片土地上。

    她想,还得再引导一下,进一步打开王妈妈的思路,把眼界从农田转移到手艺上来。

    “老田,三年的探亲假已经到了,要不这一回你带着元元和伟波回去一趟,我在家里看家,照看伟民、伟军他们?”

    “嗯,现在孩子们都大了,坐汽车、坐火车都是全票,一下子都回去路费也吃不消,再说,家里也住不下……”

    黎元元也想回去看看七十年末期的沪上,可一想到来回的路费,就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