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05 (第2/2页)
、拉黄鱼车、倒卖香烟维持生计。后来,这批人成了城市里的第一批个体户。 田根宝一家也在关注着这场变化。 按照“单顶”政策,他们家是有希望回去的。田根宝和王慧珍已经合计好了,只要在市里有房子住,回去后也不用去聚丰农场,就呆在市区好了。 这个还是元元提醒的,说现在改革开放了,城市里的机会多得很,做点小生意都比上班拿工资挣得多。还举了职工家属夏天卖冰棍的例子,说一个月下来可以赚一百多块。 田根宝早就有这个打算,想去外滩摆个照相摊子。而王慧珍还有点舍不得,觉得干那个不是什么正经营生,没有呆在国营单位里来得踏实。 对回沪与否,以前黎元元倒不是很迫切。 可自从听到爷爷奶奶返沪的消息后,就操起心来。她想去看看他们,提醒一二,这样能少走一些弯路,少受一点苦。 * 春节一过,无论是田根宝这边还是沪上那边,都加紧跑起了调动。 有“单顶”政策在,托人找关系比以前容易多了。连队里,那些符合“单顶”条件的知青家庭,都忙乎了起来。 可是,像乔莎莎妈妈那样的,却很无奈。 因为爱人不是知青,也就不属于知青家庭,享不到政策照顾。可看看孩子,都读初二了,怎么也得考虑一下将来吧? 只有苏梅华家,按兵不动。 这些政策都和她没关系,她就安心呆着吧。 趁着放寒假,谢海宁也来家里坐了坐。 自从去年到场部读高中后,与元元见面的机会就少了很多。这天下午,他找到元元,聊了聊写作之事,顺便提了几句知青返城的事情。 言语间,透着一丝不安。 黎元元心里一紧,谢海宁这是怎么了? 在她的印象里,这个人一直是自信满满的,可现在话里话外却透着一点迷惘。她想问问他,却不知该如何开口? 她想,他一定还藏有什么秘密? 看得出,这人很信任她,平时也喜欢找她说说话。如果有一天,他突然说出了自己的秘密,她该如何应对? 想着这么一个天才,蜗居在此,能帮一把就尽可能地去帮一把吧? * 日子转瞬即逝。 在大人们焦急的等待中,伟波和元元相继度过了十二周岁的生日。 这时,学校里也有了变化。 宋老师和黄老师都先后调回了沪上,据说也是去聚丰农场。 到了那里,恐怕也做不成老师了。 黎元元在心里一阵惋惜。 这批高中毕业生,在六七十年代算得上是文化人。可到了八十年代,回到城里时却落伍了。其实不光是她们,就像夏老师那样正儿八经的大学毕业生,不也在仓库里当保管员吗? 在变革初期,一切都显得纷乱而复杂。 很多人,为了户口和粮本,不得不放弃很多东西。 即便到了后世,一个上海户口也是顶顶值钱的。 “五一”过后,家里收到了沪上的来信。 信是外公写的,说房子已有着落了,是从一家电影院里借来的。等他们回去后,还可以安排一个人进去做临时工。 田根宝和王慧珍惊喜万分。 去电影院工作,比他们想象的要好太多了。 虽然不是正式工,可至少有一个落脚之处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