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扶柩返乡 (第1/2页)
王安石吼道:“为了一个女子就把自己弄得人不人,鬼不鬼。你看看他,哪里还有半点士子之风,文人的骨气?” 吴琼道:“元泽少不更事,一切都得慢慢来。难道你真的要把他逼死才甘心吗!” 说着,吴琼吩咐下人把丈夫请了出去。 赶走所有人,吴琼关上房门,抱住儿子:“元泽,娘知道你心里苦,想哭就哭出来,千万别把自己闷坏了!” 母亲的怀抱永远是孩子最安心和温暖的港湾,无论孩子是否已经长大。 王雱心力交瘁,他伏在母亲怀中嚎啕大哭。 王雱毕竟考了功名,不久之后,朝廷的任命下达,任职旌德县尉。 他第一次离开父母,也离开父亲的高压控制。 去外地做官,王雱心中还有一丝轻松。 上任之后,他把所有心事都投入了治理管辖之中,一来想发挥自己的才干,二来也想用忙碌麻痹自己,忘却莫愁。 京城里,苏家也传出了噩耗,老爷子苏洵驾鹤西去。 他生前的许多大文豪朋友统统都来吊唁,富弼、文彦博、韩琦、欧阳修等等。 为他撰写墓志铭的名人学者更是数不胜数。 大家都为苏老泉的离去而伤感落泪。 苏洵这一生,年少轻狂徜徉于名山大川之间。中年后始发奋读书,十年如一日带着两个儿子苦读。 他不仅成就了自己,也培养出了两个伟大的儿子。 一个因文学流芳百世,一个则会因为缔造大宋繁荣而沉淀在历史长河之中。 苏洵的散文雄辩有力,恢弘大气,《六国论》是其代表作。 还有文集《权书》、《衡论》为京师士大夫所称颂。 他还致力研究谱学,改良了家谱编写方法,为后世效仿,成为谱学的开创者。 在父亲去世之前,苏轼和苏辙一起整理了父亲的手稿,编撰成册,刊印发表。 早在六年前苏家迁居京师之时,苏辙就在现下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基础之上,带领着墨家的能工巧匠对两项技术进行了改良和革新。 得益于赵宋重文轻武的政策,让许多寒门学子有了考取功名的机会。 所以书店在全国各大城市之中铺展开来,几乎是一条街必有一家书店。 百姓们能以便宜的价格买到书,有书看,这更推进了大宋的文化繁荣。 苏辙把父亲的作品和哥哥的作品都收集整理起来,然后送到了蜀商会旗下的印刷厂里刊印。 他不仅想把父亲和哥哥的文章、文字呈现给当时的人们,更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流传后世。 因为他们值得! 接受了京城朋友的吊唁之后,苏轼和苏轼再一次辞官,告别京城,带着父亲和王弗的灵柩返回故土眉州。 苏轼在做官方面真是时运不济,因为给父母守丧,就耽误了六年最好的奋斗年华。 可那时,孝顺父母大过天,若是有不为父母守孝之人,定会被世人唾弃。 厚葬风俗是儒家倡导的。 《论语》里有云: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因此儒家对丧葬之事极为推崇,仿佛葬礼越隆重,礼节越周到,才能显示出儿孙的伤心和孝道。 在儒家并不显的魏晋时期,竹林七贤的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