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扶柩返乡 (第2/2页)
大名士阮籍,就在母亲死后大口喝酒,大口吃肉;王戎也居丧不守礼。 那时的人们很宽容,认为礼节只是束缚俗人,而阮籍和王戎等高洁之士不必守礼。 事实上,阮籍和王戎并不是不悲伤,而是父母已逝,再多眼泪也无用,还不如生前厚待。 至汉武帝“独尊儒术罢黜百家”,儒家俨然成了国家的正统思想。 厚葬也蔚然成风。 厚葬甚至成了各个阶层攀比的一种方式。 皇帝有皇帝的下葬规格,诸侯有诸侯的墓葬等级,甚至高官和小官不同,官员和百姓亦不同。 渐渐的,厚葬竟成了等级制度的一个代表。 这也是为何盗墓长盛不衰的原因。 身份尊贵的人随葬品一定是价值连城,只要有利益,就有人敢铤而走险,哪怕是亵渎死人。 为父母守孝三年的规定实在是太过。 对亲人的纪念永远应该出自内心,而非表面。 生前对父母好,胜过死后墓室精美,陪葬品相随。 儒家厚葬的风俗也是墨子最反对的地方。 墨子就曾经公然批评厚葬只是劳民伤财,形成互相攀比之风。 他倡导丧事从简,悼念只在人心而非繁文缛节。 关于大宋守丧三年的风俗,苏辙和祖师爷墨子持相同态度。 孝顺父母在生前做不是最好的吗?死后不过是做给别人看而已。 守丧三年,做官尚且不论,若是现代的高精技术研究呢? 难道也要停止三年再去? 这不是一种迂腐吗? 当然,苏辙只是反对这种不成文的风俗,而并非不想替父亲守丧三年。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小说阅读最新章节。 对于他来说,在眉州守丧的三年,绝不代表他什么都不做。 相反,他要在这三年里运筹帷幄,为下一步计划打下基础。 至于他人在京师或是老家都不重要。 若说起来,他更喜欢待在老家。 至少这里是他成长的地方,有着无数回忆的地方。 苏洵和王弗皆入了苏家祖茔。 而早在多年前,苏洵就在妻子程夫人旁边给自己留了位置。 如今他的心愿实现,真真正正和妻子长眠于此,永不分开。 苏轼心中的悲痛难以言表,他就每日拿着松树苗,一棵一棵种在祖茔周围。 他固执地不肯让下人去做,只是默默重复着这个举动。 苏辙什么也没说,陪着哥哥一起种树。 一个月的时间里,兄弟俩竟种下了几千棵松树,直到把祖茔的山坡矮地全部种满。 直到那一天,苏辙对哥哥说:“老哥,我饿了。你能不能给我做烤鱼吃?” 苏轼终于停了下来,去到河里给弟弟抓了鱼,就在河岸边烤了吃。 苏辙也不客气,一点都没给哥哥留,自己一个人吃了个干干净净。 苏轼不仅不生气,反而笑了。 他还有弟弟陪在身边呢! 不久之后。 一日,苏辙正在田庄里看棉花长势,忽然一辆马车停在了不远处小道上。 一个人匆匆从车上下来,直奔苏辙:“小苏学士,可算找着您了!”剪秋萝的穿越成苏辙,升官发财只为捞亲哥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